肥猫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烛行录 > 第九章 修缘

第九章 修缘

这个小乘弟子都晃了过去,以为是记载法相宗言论的事物。

    当然,她这番心思,完全是白费功夫。

    谁能想到光济也非此世之人,于过去世就已开始修行,对于心学也早有耳闻,如今一见便知此物来由。

    但不论如何,叶九娘的好意,光济还是领受了。

    与叶九娘辞别后,光济离了叶家庄,按来路而返,向着西南方向而行。

    叶家庄在临安城东北,离西湖也有一段距离。

    光济未出家前,丁家在临安城内也算是大户人家,他所拜师的那位老禅师,便是西湖飞来峰上灵隐寺中的当家和尚,元空长老。

    这元空长老也是累世修佛,虽然无有修为在身,但九世比丘下来,心中自有一缕佛性驻留。

    更兼灵隐寺乃是江南禅宗五山之一,分属南禅,讲求“一朝顿悟”、“即心成佛”。

    是以这老和尚在临安城中,名声也是不小。

    当初也是他一眼瞧出光济与佛门有缘,直接收其为徒,赐名光济。

    前日里光济在灵隐寺中念佛,这位元空长老便将光济唤来,言说道:

    “你虽是小乘弟子,但也终究为我佛门一脉。缘觉者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而得道证悟,你既是如此,便不好一昧清修,须得常常下山入世,走上一遭。”

    说着便递来了叶老爷的书信,命光济下山救苦去了。

    也是在此过程中,见了那杨三少爷“求不得”之苦,光济心中才有所触动,对于现世三因第二因“念念不忘,妄求追取”一境有了些许感悟。

    这也是知行合一,以行践知的功夫,为叶九娘所赠心学典籍中所述。

    于是一边赶路,一边修行,光济的速度不免慢了下来。

    如此行了五六日后,光济登上一座山岭,便见山下有一方广大平湖出现在眼前,轮廓呈近椭圆形,清平如鉴。

    湖中有三岛,其上古木葱郁。又有数道长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域。

    周围群山环抱,层叠起伏,逐渐抬升,正如莲花绽放。

    这便是西湖了。而湖畔往东,则是临安城,前朝都城,而今的陪都所在。

    光济并未下山游湖,也不曾入城一观,径直向西而行,到了西湖西北面,灵隐寺所在。

    此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隐于山麓之中。

    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确实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间净土。

    光济依寺前山路而行,掌中托着青铜古灯,一路迤逦而上,刚到了山门之外,便听得一阵吵嚷。

    他抬眼望去,正见今日轮值守山和尚志清,和一人在那里纠缠,推推搡搡。

    于是心下生疑,上前问道:“志清,这是怎么回事?”

    志清闻言转头,见是外出游历的师叔回来了,于是手上用劲,甩开了那人,上来问好道:

    “阿弥陀佛,原来是光济师叔回山了。”

    光济点点头,出言道:“你为何和这位檀主在此纠缠?”

    志清回首看去,见那人也不上前纠缠,只是好整以暇地站在那里,虽然衣物多有脏污,但依旧能看出用料不凡,气质翩翩,于是苦恼道:

    “敢教师叔知晓,此人是台州府天台县人,心慕佛法,意图在我寺出家。”

    “既是如此,你又为何拦着他?”

    光济来了兴趣,他观此人五官清秀,品貌清奇,眉心中一点白毫绽放微微金光,明显也是与佛有缘之人。

    既是如此,为何志清还要阻拦他?

    志清拉着光济向旁近走了几步,低声道:

    “师叔有所不知,此人来历不凡,其父官至京营节度使,算得上是位高权重。只是他自父母双亡之后,看破红尘,立志出家。自天台县一路行至杭城,在此已是盘桓数日了。”

    见光济还要问,志清又道:“其人父母虽去,但舅父一家也有些地位。自外甥不告而别后,在临近庵观寺院中都贴出白帖,悬赏此人下落。我见其尘缘未断,故而不敢放他入内。”

    光济闻言心中一动,道:“你可知此人姓名?”

    “据说这人是天台山国清寺性空长老的记名徒弟,唤作李修缘。”

    光济面上露出微笑:“原来如此。你见其尘缘未断,我倒觉得他是诚心求佛,只是手段有失偏颇罢了。不如这样,由我带他入寺前去拜见方丈,请他老人家定夺。”

    志清知道光济是寺中住持元空长老的弟子,在寺中地位不低,于是也无异议,引了那李修缘过来,对其道:

    “好教你知晓,这是寺中光济禅师。如今外出归来,见你心诚,特意携你入寺拜见方丈,还不快快谢过!”

    这李修缘行了过来,却是一身傲骨难掩,嗤笑道:

    “我以为灵隐寺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必是清净宝刹,不惹俗世尘埃。谁知区区一守山弟子也懂得如何前倨后恭,实在令人不齿。这灵隐寺,不入也罢!”

    说着口占律诗一首,诗曰: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

    蹄中有漏难耕种,鼻孔撩天不受穿。

    道眼何如驴眼瞎,寺门常似狱门关。

    冷泉有水无鸥鹭,空使留名在世间。

    志清听李修缘将他这守山僧人比作闩门的铁牛,登时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出言讥讽,却被光济拦了下来。

    “阿弥陀佛。”光济喧了声佛号,志清听在耳中,便觉似有一盆凉水自头顶浇下,瞬间清醒过来,心中火气散了大半。

    “灵隐寺毕竟离俗世太近,沾了些许烟火气,却是惹师弟发笑了。”

    虽然李修缘尚未出家,但他毕竟是国清寺老方丈的记名徒弟,光济称他一声师弟倒也恰当。

    “然而‘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禅宗精义本就蕴于俗世之中,纯任本然,见性成佛。师弟倒也不必过多怪罪志清。”

    李修缘闻言目光闪动,双手合十行了一礼:

    “阿弥陀佛,修缘领教了。”

    于是对于入寺一事再无反对意见,被光济引入寺中,前去拜见元空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