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猫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世栋梁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是忠是奸?

第二百二十一章 是忠是奸?

    一个官场人精的“职业素养”是什么样的?

    祖珽用事实,向李笠展示出来:红珊瑚树前的对话,过去不过五日,一份带着厚厚“附件”的奏章,就出现在李笠的案头。

    这份奏章,说的是漕运和海运各自的利弊。

    并将漕运、海运比作左右腿,提出建议,建议朝廷该如何用这两条“腿”来个健步如飞。

    开篇,祖珽先说漕运,毕竟漕运是千百年来,历代朝廷必然重视的运输方式,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

    所谓“数据”,指的是漕运的人力、物力成本,以及损耗和维护成本。

    祖珽以目前国内几条主要人工运渎的“实际运营情况”,对漕运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长江以北运渎,冬季受河面结冰、水位下降的影响,漕运一般是中断的,除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破冰、拉纤。

    二,运渎漕运的繁荣,对于运渎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漕运并不仅仅是一种运输方式,也是带动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随着时间的推移,靠着漕运吃饭的人口必然快速膨胀,而运渎河道淤积、通航能力受限也是必然的。

    所以为了维持漕运的通畅,朝廷将来每年投入到运渎定期清淤、维护的费用会很高。

    而漕运利益群体形成之后必然尾大不掉,到时候朝廷若再想有大的变动,恐怕会投鼠忌器,很难“除旧迎新”。

    什么是“再想有大的变动”?

    即用海运部分取代漕运。

    于是,祖珽引出第二个内容:海运的优势。

    漕运和海运同属航运,运输工具均为船,只不过水域不同:漕运是在内河(包括湖泊)进行,海运则是在大海(沿海、深海)进行。

    按照现有海运资料,可知当顺风时,从辽西起航的船只,抵达数千里之外岭表交、广,耗时不过一个月。

    从北到南是这样,从南往北亦是如此。

    若辽西的货物走陆路(含内河航道)去岭表广州番禺,耗时多久?

    至少半年,更别说运输成本有多高。

    当然,海运的风险要比内陆运输高很多,但从整体而言,海运的效率和运输成本,在大宗货物长途运输这一方面,优势很大。

    但光有优势还不行,无论是漕运还是海运,其根本还是在于货物、人员的运输,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向要地运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

    那么,当朝廷“还都洛阳”之后,京城每年需要的物资,是漕运能解决,还是海运能解决?

    答案很清楚:只有漕运能解决。

    洛阳的位置,为天下(中原视角)中心,如同一个圆的圆心,而大海,在这个圆的边缘。

    海运再好,也无用武之地,只有漕运才能确保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洛阳。

    若只是为了解决将来定都洛阳之后,物资的输送问题,漕运便能解决。

    可是,要想稳住塞外辽西、岭表交州局势,非海运不能胜任。

    这里,论述出现了转折,从天下统一之后定都洛阳、洛阳的物资保障,放眼四方,从边地形势论述海运的必要性。

    即把目光从圆心,放到圆的边缘。

    对于中原朝廷来说,边地威胁,主要来自西北草原方向。

    但是,南方,交州如今面临着林邑国的不断侵扰,且本地豪强多有小动作。

    交州地区三十多年前爆发过豪强叛乱,虽然平定,但当地豪强依旧蠢蠢欲动,勾结南方那占据日南故地的林邑国,频繁闹事。

    交州驻军对内要防豪强作乱、对外要防林邑入寇,力有未逮,需要外援。

    外援只能来自广州,而广州地区为群僚环绕,稍有差池,同样会遍地烽火。

    显而易见,要想稳住岭表交州、震慑当地豪族,必先稳住岭表广州,而加强中原和广州的联系,走陆路不如走海路。

    只要广州不乱,交州就乱不成,可要想广州不乱,中原就必须长期向广州乃至岭表地区输入人口。

    当岭表地区的中原移民越来越多,当地土著才会老实。

    岭表广州稳了,交州的地头蛇才会老实。

    同理,朝廷将来要草原地区平靖,不再有什么霸主时刻威胁边地,就得把草原分为东西,各自击破,分别控制或者施加影响。

    东部草原的安定,和辽西地区是否稳定有很大关系,而辽西是否稳定,又取决于辽东是否安宁。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