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猫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盛唐不遗憾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割机

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割机

    土地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其重要性体现在,可直接影响封建朝廷的稳定和持续展。WwW COM

    作为老百姓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养活了他们,让他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的生存下去,所以,土地对老百姓非常的重要。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百姓来,失去土地可能就意味着失去生命,如此,他们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去做呢?在生存面前,皇帝算个屁。

    所以,尽管展工业,需要从农业之中抽调大量的人力,但李安也不敢做的太过,否则,会出现很多的乱子。

    “陛下,微臣有三点限制,第一,允许土地买卖的区域应该是平原地带,也就是便于机械大规模耕种的地区,山区则禁止土地买卖,因为机械在山区很难起到多大的作用,第二,售卖土地的百姓,必须加入工匠行列,有匠人凭证,并能够利用工匠这份工作,养活一家人,否则,不允许此人售卖土地,另外,既然加入工匠,则不允许拥有大量土地,最多保留三五亩菜田,让家中的妇人耕种。第三,严厉打击强买强卖,买卖土地必须双方都同意,而且,买地的贵族,必须了解卖地的百姓已经加入工匠行列,否则严惩。”

    李安想了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隆基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觉得李安想出的主意非常好,这样可以实现农民和工匠的一对一转换,当然,随着工匠收入逐步过种地,很多百姓肯定会抛弃土地,加入到工匠的行列之中。

    “陛下,微臣还要一个建议。”

    “李侍郎有什么建议,但无妨。”

    李安想了一下,开口道:“陛下,随着各种机械逐步投入农业,我大唐将不会再出现缺少粮草的情况,粮食会有很大的富余,而且,是越来越富余,但仍然会有极少量的百姓,会没有饭吃,有的是因为家中男人死了,有的是因为疾病,也有的是因为外出走错路,或者盘缠被偷了,微臣觉得,可在所有县城设立施粥铺,给这些需要吃饭之人一碗粥喝,让他们能渡过难关,这也是一件功德,上会看到的。”

    “只要粮食不缺,在各县设立施粥铺,当然是最好不过了,朕非常赞同,日后,会安排各县官员办理的。”

    李隆基对李安所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的认可,反正就是几碗粥而已,浪费不了多少资源,只要朝廷足够富裕,完全可以这么做,以进一步减少偷摸情况的生,促进大唐帝国建立美好的社会。

    随后,李安一口气出了十几项明计划,而且,都是大唐帝国用得着的好东西,惊的李隆基一愣一愣的,并更加下定决心,要全力支持李安搞明,以获得这些威力强大的明。

    洛阳城周边有山有河,风景非常的秀美,借着视察的机会,李安好好的欣赏了这里的美丽景致,那感觉自然是不虚此行。

    三时间的巡幸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当晚上,李隆基便带着队伍返回京城。

    虽然夜间开火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将度进可能的放慢,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况且,火车上都有软铺,一边返回京城一边睡觉,这感觉好滴很。

    白的时候,火车都是以一个时辰百里的度行进的,而在夜间行车,为了确保安全,火车的度被规定为一个时辰三十里,这已经相当慢了,甚至跑快点都能追上火车。

    上车之后,李隆基直接搂着杨玉环睡了起来,而李安则与几位大臣坐在窗户边聊,边欣赏外面的朦胧雪景,半个时辰后,大部分人都困倦了,这才回到各自的铺位,舒舒服服的睡大觉。

    早上的时候,火车缓缓加,大部分人都醒了,而此时,火车从洛阳城出才走了二百里,这可是整整一夜啊!

    当然,火车现在已经加,并很快恢复到正常的度,如此,必然可以在日落之前抵达长安城。

    返回的一路上,李安除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就是被李隆基召过去,谈论一些关于黑科技方面的东西。

    而通过李安不断的讲解,李隆基的好奇心变得越来越大,野心也变得越来膨胀,甚至,巴不得立即投入举国之力,让李安将自己想到的东西,全部迅明出来。

    每当这个时候,李安总要花时间劝解李隆基,让他不要太心急,不能做出过国力承受的事情,研东西要一步步走,先解决农业机械问题,让多余的人力进入工业领域,逐步充实工业人口,然后,才能按计划扩大机械的生产进度,并加研更多的东西。

    日落之前,火车抵达长安城火车站,李隆基回宫,而李安则先去研中心,呆了一个多时辰,直到黑之后,才返回别院。

    冬季的日子是严寒的,但研中心却处处都是一片热火朝的景象,所有工匠都在忙碌着。

    为了体现人性化管理,防止工匠冻伤,所有宿舍都加厚墙壁,甚至在里面加装一个壁炉,而在干活的时候,也给这些工匠准备了保暖的手套。

    在吃喝方面,所有工匠不但可以吃饱,而且,食物搭配还比较合理,几乎每日都可以吃到肉片,这让很多工匠兴奋不已,干劲就更足了。

    而对于技术特别好的研类人才,待遇就更高了,几乎每一餐都有肉食,房间也更加的温暖和舒适。

    这样照顾工匠,成本自然要大一些,但这些成本最终转嫁到了购买机械的贵族的身上,朝廷最终并没有丝毫的损失,甚至,还能挣不少钱。

    大量的蒸汽机床,逐渐投入到生产和研之中,这加快了研的进度,也增加了机械的生产效率,让更多的机械进入大唐的市场。

    就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收割机的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过,由于没有庄稼可以用来试验,性能究竟如何,根本就无法判断,只有等到春耕的时候,种植的少量麦成熟了,才能进行性能测试,但李安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有信心,认为自己所研的产品,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在这些日子里,焦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