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猫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盛唐不遗憾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为频繁,而很多股东虽然会通过各种手段闹腾,但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绝对多数情况下都是不了了之的,股权最终还是被强行收回了。

    就好比朝廷要削藩的时候,藩王也会争辩,说这里的土地是先皇册封给我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你现在的皇帝,凭什么一句话就把这些土地收回,这是什么道理,于是,自然是会反叛的。

    用一句非常通俗的话讲,那就是说话不算数,是非常容易引起别人愤怒的,不论这个人是什么人,是一个普通人,还是帝国的皇帝,都是一样的。

    而李安所提出的设想,有些太理想了,所以,也存在一点小小的欺骗,就算普及教育,也是不能完全杜绝各种违法犯罪,但总体来说,通过教育之后,老百姓的素质会提高不少,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是肯定会大大减少的,这是肯定的。

    当然,光靠教育是肯定不够的,除了教育之外,还需要朝廷有足够的监督和威慑力量,这样才能让普通的老百姓安心的创业,而不会选择去从事危险的犯罪活动。

    “诸位,本官再强调一遍,所谓的推行全国普及学堂,并不是要把天下人都培养成考功名的读书人,而是为了教育百姓,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懂得基本的理法,认识最基本的文字,不至于成为一名不可理喻的刁民,至于其中有极个别有才之人,也能及时的发现,不至于让朝廷有沧海遗珠之憾,最近这些年,不但朝廷的国库日渐充盈,民间的商人也是越来越富庶了,读书学文的人是越来越多,私塾早已遍地开花,在京城至少有三成的孩童,都已经有学堂可上了,如此,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推行普及学堂呢?诸位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李安看向众人,开口说道。

    国子祭酒,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显然是陷入了沉思,而不少博士都觉得李安说的似乎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就连学堂里的学生也觉得李安说的似乎有那么一点道理。

    此时此刻,随着大唐帝国的经济越来越繁荣,有钱人变得越来越多了,首先就具备了培养孩童的先天条件,只有手里有钱,还怕请不到穷酸书生教自己的孩子吗?这导致了大唐的读书人群体开始激增,甚至,不少普通百姓也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入学读书,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知识。

    但总有一些特别穷苦的人,根本就供不上孩子上学的学费,也有一些家中孩童多的,只供养其中的一名孩童,让其余几名孩童干家务,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但总体上看,学童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了,到处都能听到孩童的读书声。

    甚至,有些商人之家,会邀请先生教自己家的女儿读书学文,这非常的难能可贵,如此,这些女子学有所成之后,便会成为有才华的人。

    就从京城长安的情况看,能够读书的孩童,确实已经占到三成了,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大唐的其余地区,肯定达不到如此高的比例,但就算有三成的高比例,那也只占少数而已,绝大多数的孩童,还是没有获得教育的机会,这是李安提出教育普及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这些勋贵来说,已经有这么多人参与竞争了,就不用再在乎更多一些人加入了,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能够学有所成,还要看一个人的身家如何,若是家族没有依仗,那么,就算学富五车,也是很难向上发展的,所以,这些勋贵完全不必太过于担心。

    “老朽觉得,李侍郎说的有些道理,普及学堂,不但能够教育百姓,而且,也能解决很多没能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的生计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一名博士开口说道。

    现如今,没能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是有很多的,这些人也没有力气,想要谋生是难于登天,除了继续考功名之外,他们剩下的路很窄很窄,而做教书的先生,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大唐全面普及教育,那么,很多读书人就都会拥有谋生的工作了,这对于稳定社会,提高读书人的谋生能力,那是大有好处的,也算是稳定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了,如此,这些家伙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考不取功名,就去做教书先生,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以后真正的读书人,就再也不用担心养不活自己了。”

    一名助教摸了摸胡须,非常欣慰的说道。

    按照李安的计划,在全国推行普及教育,这对于教书先生必然会有极大的需求,会满足很多人的谋生需求,之前很多读书人,之所以一直不放弃考功名,就是因为读书读的太多,除了考功名之外实在找不到别的谋生之路,若是有教书育人的工作养活自己,很多读书人都会选择这份工作的,毕竟,这份工作还算体面,也不是很累,是一份很高尚的工作,套用后世的一句话,那是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一份最让人羡慕的伟大职业。

    总之,推行全国普及教育,对于眼前的大唐帝国来说,是非常迫切,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能够解决孩童的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很多读书人的生计问题。

    至于读书人更多了之后,会造成更多的失业,这就不是此时应该考虑的事情了,而且,李安之前也说的很清楚了,推行全国普及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教育理念,让学子以学习知识和道理为重,而不是为了考取功名,除非特别优秀的学子,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

    这个工作交给各地的教书先生负责了,他们会根据学童的能力,决定是否鼓励其考科举,遇到资质特别好的孩童,自然要大加培养了,而遇到资质愚钝之辈,自然不能鼓励他们考科举,这相当于是害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