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猫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七百七十九章长铭铜器一件,足抵《尚书》一篇

第七百七十九章长铭铜器一件,足抵《尚书》一篇

    民国时期就有学者认为,“大禹是条虫”,是上古神话,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还有个别外国学者,甚至怀疑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但是如果没有大禹,便没有大禹之子夏启创建的夏,更没有“华夏”之说。

    燹公盨铭的发现,将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一下子提早了六七百年。

    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

    这件国宝,充分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在广泛传颂着大禹的功绩。

    而夏为“三代”之首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

    经过现代文史专家研究,大禹治水并非简单的治理水患,而是在治水过程中,重新划分了九州。

    而划分九州对华夏影响十分深远,以至于即使到了汉朝,汉室仍然沿袭着大禹留下的九州制度。

    “九州”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场重要地理变革,而这场变革,就是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开创的。

    燹公盨的出现,不但证明了大禹治水并非传说,还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至少提早了六七百年。

    只是很可惜,那件燹公盨出自何地,又是如何流失到海外的,今人一无所知。

    近现代,我们的国宝文物,如洪水般流失海外。

    比如阳安小屯村的甲骨文,煌敦莫高窟的经卷壁画,阳洛金村的东周王陵……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

    而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更是数不胜数,这还不包括那些不见天日的私人收藏!

    回顾最近这几年,圆明园马首归园、流失英国文物回国。

    以及拍卖场上华人收藏家,在全球拍场拍下的《永乐大典》《五王醉归图》等国宝级文物。

    这不禁让人期待,那些遗失在世界各地的国宝,终会回归故土的。

    “这个宝贝,我们留在手中有点烫手啊!”

    看了一会儿资料,李金鲤才真正明白,这件青铜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嗯!”陈文哲有点郁闷的道。

    他现在只是稍微清理了一下外面的铜锈, 就知道, 这件青铜器虽然跟燹公盨样子差不多, 但是内部记录的铭文,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要研究清楚这里面的铭文写的是什么,可不容易。

    燹公盨这件国宝, 是2002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

    当时它的盖已失, 只存器身, 且大半为土锈所掩, 显露出的部分铭文文辞古奥,难以释读。

    后来经过数十位专家, 两个多月的研究与鉴定后认为,这是西周中期国的某一代国君公,所作的青铜礼器。

    这个国即“遂国”, 是中国古史传说中, 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舜的后人建立的国家。

    其上所铸98字长篇铭文, 开篇即言:“天命禹敷土, 随(堕)山,浚川……”。

    这些铭文记述, 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 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的不同规定各自的贡赋。

    铭文还以大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