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测试

    仅仅半个月后,这台i高达就完成了整修和现代化改造,比如升级了新型的反应炉,换装了更新型号的电子设备和推进器。

    按照李平的个人意愿在每条手臂上加装了两门小型速射米加粒子机枪,因为收束结构太短,这种光束机枪的射程甚至不如一年战争期间的旧式光束喷枪,点射的射程在宇宙里也就三公里多点,威力也就是杰刚制式步枪的水平,速射时的射程甚至不足一公里,威力嘛……300米内相当于90毫米炮弹的水平。

    唯一没有让阿纳海姆的工程人员把这种武器扔进垃圾桶的理由就是这种米家粒子机枪的炮口可以把米加粒子收束为光束剑。

    和当下流行的使用e-pack的光束兵器不同,这台i高达全部的光束兵器全都都是直接由机体反应炉供能。

    本来阿纳海姆的技术人员想给这台机体的光束兵器进行e-pack化改造来着。

    但是看了一下这台机体的反应堆剩余功率……还是直接供能算了。

    毕竟,为了满足这台野马的机动性,这台机体装备了三台主反应堆和四台辅助反应堆。

    i高达(现代化改修后)

    头顶高:2373米;全高:2890米

    本体重量:75吨,全备重量:18150吨

    改修够驾驶舱附近增设精神力骨架。

    可变形为单元(56被取消,把空余出来的空间增设了高性能光学传感器。

    等全部改造完成后,已经是接近两周之后了。

    “李中尉,机体推力被限定在理论值的一半,极限纵向过载限定在30g,其他方向过载限定在18g,请千万注意身体极限。

    就算配置了最新的抗荷驾驶服和降g驾驶舱,也不能大意。”阿纳海姆的技术人员千叮咛万嘱咐。

    “了解了。”李平漫不经心的回答道,只是专心调试机体的os,区区77个g能压死自己?别闹了,自己平时进行超音速战斗的时候过载远超这个数字好嘛。

    毕竟是从仓库里扫出来的中古品,李平在使用机体内部的电磁信号反复的扫描着机体各个零件的强度。

    飞解体了那就成笑话了。

    确认机体没问题,李平把机体os切换到了战斗模式。

    座舱升起来数个机械装置把给李平特制的刚性抗荷服死死的固定在了座椅上。

    “哦?动起来了动起来了……”李平双手十个指头飞速的在多用途操纵杆上跳跃着,逐一激活机体的各个模块。

    随着反应炉的出力不断提升,机体内部的轰鸣声也在慢慢的大了起来。

    当全模块以战斗功率启动后,李平眼神一亮,然后猛的双手把操纵杆推到底,机体背包上的四个大型推进器喷射出耀眼的蓝色尾焰。

    “i高达,出发啦!”

    听着李平昂扬过头了的声音,阿纳海姆电子工业里数个眼高于顶的试飞员不屑的笑了笑。

    不就是新型机吗,有什么大……